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反窃听检测

24小时服务:18653681316(微信同号)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株洲企业防泄密,你花的钱都为你做了事

分类: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0-12-04 20780次浏览

本文所述事件非杜撰,虚构。因委托方是上市公司,所以本文只做案列分析,不做深度探讨...


本文所述事件非杜撰,虚构。因委托方是上市公司,所以本文只做案列分析,不做深度探讨。毕竟,商业窃密和反窃密,只涉及利益,不涉及其他。

 
 
2016年,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与沿海某上市企业高管X先生初次相识,互换名片。寒暄过后,X先生拿着我的名片仔细端详了一番,看着我名片上的“信息安全技术”问我,你是不是传说中的电脑大神?我笑了一下说,我们是做物理信息安全的。X先生追问我,什么是物理信息安全?我说,简单一点说就是商业反窃密,利用检测设备和策略,协助企业建立物理安全防护方案。X先生听我介绍完,似懂非懂的向我投来了仰慕的目光。。。
 
在这之后,我和X先生再也没有任何往来,直到2018年国庆节前夕,X先生给我发来信息问,可否见面聊一聊?我正好有时间,便约了地点前往。
 
见面之后,刚开始的气氛有点尴尬,毕竟我和X先生之前并没有过多的交集。但是我觉得他之所以约我,肯定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果然,落座后不久,X先生主动说起他单位遇到的麻烦事。他说我们公司是上市公司,所以公司在企业机密保护方面一直很注重,在日常的工作中已经做了相关的企业防泄密工作。但是,近期我们一些重大的项目依旧在关键节点频繁失利。甚至公司高层小范围的会议都被对方掌握了,包括财务数据,对方有所掌握。都本来觉得已经没问题的项目,悉数被竞争对手抢走。导致现在的工作很被动。
 
我问,你可曾听说过中联重工和三一之间的恩怨纠缠?X先生说,当然听说过。我说,那你可知道梁董后来开会都被逼到去湖里的小船上开,再也不敢在有电的地方商讨公司决策性的事情?X先生说当时的报道我都看过,当时觉得有点夸张了,现在通过我们自己的事情发现,形势真的很严峻。
 
我问他,事情发生以后,你们都做了什么工作?
 
X先生给我的以下回复,代表了目前发生泄密事件后的企业的标准做法:1、高管的业务电话全部换成老年机;2、办公电脑全部重装系统,并购买安装了正版的某杀毒软件;3、调整了部分人员工作岗位,重点岗位全监控;4、企业法律顾问建议报警,让警方介入。
 
我又问他,后来呢?
 
X先生有点沮丧的说,公司上上下下自查了很久,收效甚微。现在我们公司只要有对手感兴趣的事情,他们还是能知晓。
 
我说,你找我是想让我帮你做点什么?
 
他说,你是专业做信息安全的,所以这不来请教你了么?我说,这样吧,在这里谈多了也不方便,我回去后给你做一份企业信息安全方案,你们考虑一下。
 
那天见面之后,我给X先生提交一份完整的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策略。X先生第二天提交给了高层。据后来X先生说,几位高管都认可我的方案,但是超出了他们的预算。甚至有的高管认为把企业的无线网络安全再提高一下就行了。财务总监提到物理性防范的这块费用在公司的预算里没有单独列出过。。。
 
总之,我那份完美的方案在他们研究之后,就那么“悄无声息”了。X先生觉得过意不去,后来约我喝了次小酒,两杯酒下肚之后,X先生无奈的说,没办法,在公司里,只要花钱的事,每次都要历经波折。我说,你大可不必为此觉得过意不去,毕竟在我这里已经习以为常了。。。
 
其实,从X先生公司做的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和后来出事之后的补救来看,这家企业已经是目前多数商业公司的典范了,他们有很高的信息安全意识,但是不够全面,存在很多漏洞,如果能补上漏洞,改进一下他们现有的措施,就可以避免企业的损失了。可惜。。。
 
前天晚上,X先生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一接通,他开口就说,约个时间,谈一下合作的事情。。。
 
我说,好。另外,请告诉企业领导们,我不是要你们的钱,而是用你们的钱帮你们解决后顾之忧。
 
 
 
  在很多中小企业决策者的意识里,企业机密安全只有大公司大企业才会发生。其实这种观点完全错误。大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保密制度和企业机密管理策略。所以泄密的几率相对较小。而且,大企业一旦发生泄密事件,可以快速反应,迅速堵漏,损失相对较小。另外大型企业一般都将企业机密分散到多个部门,一个部门泄密,不会殃及整个企业。
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目前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掌握了高新技术,这些技术或许已经被竞争对手盯上。淡漠的企业信息安全观念,会造成一旦发生泄密事件,对中小企业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不论企业大小,企业核心机密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健全公司保密制度,时刻保持警惕,刻不容缓。


 
        
      
 
 
 

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比较知名的商业间谍案  

 
 

 

1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间谍门事件

2012年,在三一重工将大本营从长沙搬到北京后不久,有媒体先后刊发题为《三一重工迁都背后真隐情 间谍门事件成总部搬迁导火索》(《三一重工迁都背后真隐情》)、《三一恨别长沙 梁稳根的内心独白》(《三一恨别长沙》)的报道,将三一重工搬迁的主因直接指向了同处长沙的中联重科。
根据中联重科的公告,在2009年“间谍门”事件中,“经司法机关查明,三一重工[微博]员工文某确有利诱、收买中联重科员工张某,并非法获取中联重科商业秘密的行为”;在2011年“间谍门”事件中,中联重科OA(办公自动化)服务器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并被窃取商业秘密的事实客观存在。
2、青岛某企业核心机密被窃案

2017年3月,青岛市即墨公安分局接到当地一家科技企业报案称,商业秘密疑似泄露。经侦大队和蓝村派出所民警调查后发现,这家企业专门生产高科技金属材料,核心技术获得专利并处于地位,产品在国内十分畅销。但2016年开始,企业工作人员发现,浙江一家企业也推出同类产品,和他们在国内市场产生竞争。最后民警通过技术手段搜集并确认了犯罪嫌疑人的违法证据。

关键证据后,民警再次奔赴浙江,将企业技术副总赵某抓获归案。由于取得了充分证据,案件各项阶段进行得异常顺利。记者从即墨公安分局了解到,赵某、马某、杨某和金某因侵犯商业秘密,被法院依法判处刑罚。目前,警方正在追捕浙江这家企业的经营者。金某、杨某和马某在即墨这家企业入职时,都签订了保密协议。除此之外,企业的生产车间、办公室里,都采取了保密措施,遗憾的是,还是没有挡住“商业间谍”。即墨这家企业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感叹,金某、杨某和马某都是年轻人,大家平时相处非常融洽,一开始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案发后,即墨这家企业进一步加强了保密制度。

3、力拓间谍案
2009年,力拓4名中国员工被捕,上海市国安局称,起因是在中外进出口铁矿石谈判期间,力拓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拉拢收买中国钢铁生产单位内部人员,窃取了中国秘密,对中国经济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2010年,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胡士泰等非工作人员受贿、侵犯商业秘密案作出一审判决,胡士泰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4、威盛涉嫌商业间谍案

2003年12月,威盛董事长王雪红、总经理陈文琦被起诉,涉嫌派遣商业间谍盗取同业研发的电脑程序著作。检方将王雪红、陈文琦夫妇起诉,并各要求判刑4年,涉嫌担任商业间谍的张至皓则被要求判刑3年。后来不了了之,坊间传言,此事由威盛花费17亿新台币摆平。

5、爱立信5职员涉间谍案

2002年118日, 瑞典爱立信公司宣布,公司5名职员因涉嫌参与一起间谍案。爱立信称,这3名被捕的嫌疑犯是或者曾是该公司研发部门的职员,另外2名职员因向间谍嫌疑犯提供信息而“违反了爱立信公司内部安全和保密的规定”,于被停职。

6、通用、大众商业间谍案

2002年5月,通用汽车公司的一名前主管被起诉。据调查,他在1996年携带着通用的一些重要文件,包括新车型计划、供货价格和即将投产的一条新车型生产线的详细方案加入德国大众公司。有关方面认定,该名主管所带走的那些资料对大众有着重要的情报价值。最终,作为了结,大众公司向通用公司赔偿了1亿美元。

7、宝洁、联合利华间谍案

2001年初,宝洁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之间爆发了情报纠纷事件。
2001年4月,面对联合利华的强烈质疑,宝洁承认,该公司员工通过一些不太光明正大的途径获取了联合利华的产品资料,而这些机密文件中居然有相当比例是宝洁的情报人员从联合利华扔出的“垃圾”里找到的。后来,宝洁公司归还了那些文件,并保证不会使用得来的情报,沸沸扬扬的“间谍案”不了了之。

8、维尔康药业技术偷窃案

1999年,4名维尔康药业(华北制药(600812,股吧)集团旗下公司)“卧底”分布在江山制药的4个生产车间,分别对应VC生产过程中提取、发酵、转化等4道工序。直到

上一篇:株洲韩国30家旅店1600人遭偷拍 私生活被网上直播 原

下一篇:株洲偷听偷窥神器网上热卖,客服回答让人不寒而栗